钢贸融资说不清的黑洞:银行扎堆起诉钢贸商讨贷
房地产市场繁荣之时,钢材也被市场大肆炒作,在“联贷联?!钡娜谧誓J较拢置骋当蛔时竟彼倥蛘?,曾经繁极一时。而今,钢贸行业不良贷款集中爆发,相互担保融资的钢贸企业们,遭遇了“火烧连营”般的系统性?;?。
钢贸行业主要聚集地上海,因钢贸造成的不良贷款黑洞究竟有多大?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官方数据公布。
不过,有一组数字或许可以揭示冰山一角:《华夏时报》记者根据上海法院网开庭公告统计发现,从4月15日到5月15日的一个月内,以银行为原告,钢贸公司为被告的案件达125件,案由全部是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仅以记者截稿日4月15日一天为例,就有29件涉及银行、钢贸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开庭。
此时,钢贸商的真实生存状态究竟如何?银行究竟如何保卫资产质量?本报记者深入一线实地考察,试图厘清钢贸企业与银行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10家上市银行涉钢贸诉讼
根据记者了解,钢贸类纠纷是银行众多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中占比较高的一类?!按?013年四季度开始,一些原来经营情况比较好的企业,现金流也出现了问题——订单量下降,资金利率走高,企业难以承受?!鄙虾R晃蛔噬罡置成烫寡?。
本报记者统计,在以银行为原告且涉及钢贸企业的125件案件中,原告主体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等10家上市银行。其中一国有银行就占据了半壁江山,平均每天2.6件(4月15日-5月15日期间共计23个工作日)。
浦东新区会聚各类金融机构,因此,浦东新区法院成为受理金融纠纷最多的法院之一。本报记者掌握的数据显示,仅浦东新区法院民六庭2013年一年受理的钢贸类金融案件就有1100多件。经过调研分析,该院认为银行将至少又有1000余案件起诉。
记者走访多地调查了解到,这波银行与钢贸商金融纠纷的起源,始于2009年至2011年间?!澳歉鍪焙蛭颐侵浜献鞣浅=裘?,钢贸商能从银行取得大量信贷?!焙卫习澹患以谏虾3D甏邮赂置成獾钠笠抵鞲嫠呒钦?。
据上海市银监局统计,在行业繁荣时期,仅上海地区钢铁贸易企业贷款余额一度接近2000亿元。上海周宁商会的数据显示,以银行融资1600亿的规模平均成本15%计算,钢贸商每年支付成本近250亿元,银行在与钢贸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取得了丰厚的回报。
然而随后的两年时间,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国内国外需求低迷,钢材滞销,钢铁价格倒挂使得钢贸商损失惨重?!岸杂诟置忱啻睿饲鞍ㄐ艘狄?、民生银行都曾向当地商会表态不会一刀切?!焙卫习逄寡?。
但问题是,整个钢贸行业因为联保、互?;炻也豢?,已经不是银行能缓解企业资金链紧张的问题了,因此,银行着手向钢贸商们提起诉讼,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做梦都害怕抽贷”
“那时候,一吨螺纹钢利润就在1000元到1500元,堪称暴利?!蓖趵冢ɑ?,曾在上海从事钢贸生意。他介绍,由于潜在的需求预期,钢贸企业开始一窝蜂大肆囤积钢材。另一边,钢贸圈本身资金密集,流动现金规模大,融资成本高的特点也吸引了银行的关注。
为了确保借款安全可靠,一种名为“联贷联?!钡娜谧誓J皆谝泻透置成讨溆υ硕?。火爆的行情,加上“安全可靠”的融资模式,让钢贸企业受到了银行的青睐,整个行业源源不断地从银行吸取资金。
事实上,对于如此贷款带来的危险,银行并不是不清楚。而他们想到防控风险的办法却是把风险转嫁给连带担保人?!痘氖北ā芳钦咚鸭思讣乙械牧V坪贤?,其中都有这样一条规定,担保人承担无限责任,有些银行甚至直接写到银行有权直接从担保人账户上扣收包括本金、利息、复利等全部费用。
“2011年是钢贸行业鼎盛时期?!蓖趵谔寡?。记者查阅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钢材贸易贷款1.89万亿元,同期全国贷款总额54万亿元。钢材贸易贷款在整个银行贷款中的比例高达3.5%。
膨胀后的今天对于钢贸商来说,最担忧的就是在最需要资金的时候银行“抽贷”?!耙谐榇苎现?。”在上海钢材交易中心里,何老板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做梦都害怕银行抽贷,银行是压死钢贸商的最后一根稻草?!?/P>
银行保卫战
根据12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的2013年报显示,截至2013年末,12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669.79亿元,较年初增加763.18亿元;其中,四季度环比增加212.81亿元。在不良率方面,农行、交行、中信银行排名前三,分别为1.22%、1.05%、1.03%,其余银行均在1%以下。
“血淋淋”的数字说明了这场“保卫战”之艰难。
今年3月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不良贷款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防控意见》),要求银行加强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双控”管理,增提拨备,充实资本,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并提出要及时开展压力测试。
而在不良贷款总额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各家银行加大了对不良贷款的核销。这意味着银行业已经提前收缩战略空间,为打赢“资产保卫战”争取了较大的战略回旋余地。
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从已经发布2013年度业绩报告的12家银行不良贷款核销情况来看,2013年12家银行的不良核销总额达到806.37亿元,与2012年的328.54亿元相比,增加了477.83亿元,增幅145.44%。
“资产保卫战”的指导性文件——《防控意见》要求,银行要制定合理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年度“双控”目标,特别要着力开展对产能过剩行业、融资平台、房地产和钢贸等重点领域、不良贷款快速上升地区以及集团客户和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排查与防控。同时要加大呆账核销力度,稳步解决不良贷款和拨备余额“双高”问题。
事实上,从源头控制不良贷款的增长已经成为了银行业“资产保卫战”未来的主攻方向。从年报中关于今后风控工作的表述看,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成为各家银行的共同选择。
“最关键的是从上游控制不良贷款的生成,即对新增不良贷款的控制?!迸┬蟹缦展芾碜芗嗨蜗绕酱饲氨硎?。平安银行此前表示,未来该行将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防范和化解存量贷款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严控新增不良贷款,保持资产质量稳定,稳步提高拨贷比和拨备覆盖率。